甘肃民企:“地上煤矿”变花园式厂区 废水“洗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:近年来,位于兰州市红谷区大同河畔的方大炭素致力于建设“花园式工厂”。图为建在厂区内的主题公园。杜平 照片 中新网兰州9月28日电(杜平、高营)建于上世纪的厂房,掩映在绿近年来,位于兰州市红谷区大同河畔的方大炭素致力于建设“花园式工厂”。图为建在厂区内的主题公园。杜平 照片
中新网兰州9月28日电(杜平、高营)建于上世纪的厂房,掩映在绿树成荫之中。工业废水处理后用于植物绿化和养鱼... 9月下旬,走进兰州市红谷区大同河畔方大炭素厂区马路两旁,仿佛走进了花园,年代感扑面而来,人们一度怀疑自己走进了公园。
“老厂里满是黑尘,在厂区洗完澡,换上干净的衣服,回到家,衣服上全是黑泥点。”方大碳素信息自动化部自动化站站长张平祥回忆,之前厂区的环境还历历在目,“当时厂区陈旧,玻璃残缺,几层楼高的设备都被覆盖了沾满灰尘,踩上去就看不到鞋子原来的颜色了。”
图为厂区主干道两旁青松翠柏,绿草如茵,厂房周围绿树成荫。杜平摄
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方大炭素”),前身为“兰州炭素厂”,代号“205”,创建于1965年; 2001年4月公司发起设立兰州 海龙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2006年9月辽宁方大集团通过拍卖取得股权,更名为“方大碳素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”。目前,它是亚洲最大的碳生产商,行业排名世界第二。
采访中,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“以前我不敢穿白色的衣服和鞋子”。
图为隐藏在绿树和鲜花中的植物。杜平摄
“那个时候穿白衬衫上班,下班后领子会变黑。”方大大学炭素技术研发部副主任张桂兰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“兰州炭素厂”。 20多年来,来见证企业的发展。她说,当时的研发过程中,设备简陋,身上布满灰尘,手也洗不掉原来的颜色。一进厂就看到一层闪亮的,“那是散落到空气中的石墨粉,叶子也是黑色的。”
“改造前,污染比较严重,当时叫‘地上煤’。”方大碳安全环保部副主任杨志鹏表示,企业转型后,业务效率得到了提升。同时,还进行了“花园工厂”的创建。
近年来,企业不断加大环保投入,提升治污设施设备水平,提升治污能力。先后完成石墨化炉、中心变电站、动力燃煤锅炉等数十项节能工程。完成焙烧炉电除尘器、锅炉烟气脱硫除尘、原料场粉尘治理、油气回收治理等30多项环保技改项目,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污染物的排放,使之全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。
杨志鹏表示,从2018年开始,公司从水、气、声、渣四个方面入手,对公司各类治污设施进行了全面排查梳理。当时,公司投入环保资金1.29亿元。通过设备升级改造,环保设备做到一机多用。 “这样,在任何情况下,都可以随时切换,避免突发事件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。” /p>
2014年,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日排放量达到吨。经过废水平衡改造,到2018年底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。如今,废水得到回收利用。中水经过深度处理,用于植物绿化灌溉、一般生活用水、道路降尘等,还实现了污水养鱼。 “处理后的废水每天排放量只有2000吨。”杨志鹏快递。
方大炭素总占地面积65.2万平方米。 “花园式工厂”建成前,绿化面积仅9.98万平方米。为此,公司对厂区环境进行了改造,包括植树、改造花坛、景观亭、主题公园、小景观等,厂区绿化率达到30%以上。同时,全员参与绿化管理和维护,以及日常维护。另外,针对来回厂区的运输车辆噪音较大,在园区与厂区相邻的地方种植了大树将它们隔开,同时加强了园区的围合感。公园,从而满足公园的关怀感。
图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回用,深度处理后的中水用于绿化、浇水、养鱼、一般生活用水、道路除尘等。杜平摄
张凭祥的家人都是厂里的退休工人。听完工厂的变化,他们纷纷前来参观。进入厂区时,迎面而来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着各项污染物监测指标。厂区空气清新,绿植抢眼,变化很大。
杨志鹏表示,未来企业将继续加大环保投入,力争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最低排放标准,持续打造“绿色碳”,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该公司的。 (完)
文章来源:《工业用水与废水》 网址: http://www.gyysyfs.cn/zonghexinwen/2021/0816/671.html